伊莉討論區

標題: [澎湖海膽瀕滅絕? 縣府:擇區圈養][聯合報][2016-05-11] [打印本頁]

作者: Reddington    時間: 2016-5-17 04:41 AM     標題: [澎湖海膽瀕滅絕? 縣府:擇區圈養][聯合報][2016-05-11]

本帖最後由 Reddington 於 2016-5-17 04:43 AM 編輯

澎湖海膽瀕滅絕? 縣府:擇區圈養
2016-05-11 02:58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澎湖報導
[attach]114324621[/attach]
澎湖馬糞海膽每年一開放,漁民都會搶採捕。 本報資料照片

澎湖海域預定5月中旬開放採撈海膽,對此,保育人士陳盡川發出警訊說,近日澎湖海域普查未發現10公分以下的中生代海膽,憂心海膽繁衍功能已崩潰,籲請縣府停止開放採撈。澎湖縣府昨表示,瀕臨滅絕需要大範圍調查,近期將擇定特定區域進行海膽圈養,並提供獎金,嚴格查緝違規採捕與販售。

今年4月中旬至今,澎湖縣共生藻協會前理事長陳盡川帶領保育志工調查澎湖海域,調查結果令人憂心,他透過臉書為澎湖海膽請命。陳盡川表示,5月16日起若開放採撈,可能會讓海膽成為稀有物種,希望縣長陳光復與漁政主管趕緊「亡羊補牢」。

「海域已完全看不到10公分以下的中生代海膽」,陳盡川說,海底應有老、中、青不同生長階段的海膽存在,但今年澎湖海域看見的海膽全是10公分以上的老海膽,就像社區裡只有老年人沒有年輕人,海膽生殖繁衍功能面臨崩潰,情況令人憂心。

「海膽復育不能等!」陳盡川建議,政府主管機關應在烏崁與東吉港盡快設置自然復育場,集中海膽受孕,效果會比種苗場的人工復育來得好。

針對保育人士警告,澎湖縣府昨表示,海膽是否瀕臨滅絕,應進行大面積調查與專業分析才能下定論,且在海洋生態鏈整體評估過後,才能決定是否要全面禁採。

現階段會以放流、保育與查察不法為主要工作,從消費端杜絕不法捕抓、販售海膽,縣府順應保育人士建議,將會擇定特定區域圈養海膽,並邀請保育團體協助。
------------------------------------------------
心得:在所謂"民意"、"民生"的大帽子扣下來,這些主管機關已經考慮不到保育層面了,海膽就留在水族館或復育中心裏吧,至少也算是留了個香火,看海?...就看垃圾吧
------------------------------------------------


趕盡殺絕 澎湖海膽全面消失
by [上下游newsmarket]
記者郭琇真on 2016 年 05 月 09 日 in 漁業養殖畜牧

澎湖馬糞海膽的濫捕年年發生,但今年更慘,距離開採日還有半個月,地方海洋保育團體進行資源普查卻發現,整個澎湖海域剩不到10顆海膽,就連年初研議劃設海膽保育區、才剛放流1700多顆海膽苗的烏崁,也看不太到蹤影,「海膽被濫捕到已經無法自己傳宗接代,快在澎湖消失了。」

海膽快消失的警訊震驚各界,保育團體紛紛呼籲,今年應先禁捕,並盡快成立「海膽復育基地」,限制採捕總量或漁區範圍才有可能逐步復育海膽,澎湖縣府則還在研議,今年禁不禁捕很難說,不過找一示範場地做自然復育勢在必行。
[attach]114324623[/attach]
烏崁社區的潮間帶,往年靠近5、6月可輕易看見馬糞海膽蹤跡,今年卻幾乎絕跡(圖片提供/黃健忠)

從屠殺走向滅絕 澎湖海膽繁衍功能崩潰

每年6月就是澎湖馬糞海膽的屠殺日,澎湖縣府為避免過度捕撈,2010年頒布禁漁令,只有6到9月底才開放捕撈(去年開始提前15天),且捕撈的海膽體型須大於8公分,不過這樣的管制作為似乎沒有成效,每年開放捕撈不到3天,沿海馬糞海膽就被抓光,宛如大屠殺一般。

長期觀察東吉嶼生態的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今年入春後開始帶志工進行海膽資源普查,巡查範圍廣及目斗嶼、姑婆嶼、烏崁海膽保護區預定水域、大倉南浪盪洲、草嶼、東吉、東嶼坪等,「每個海域只看到零星1、2顆海膽,全部加起來恐不到10顆。」

陳盡川強調,找到的海膽大多是10公分以上的「老海膽」,代表應該有2歲以上,相當於人類60、70歲的年紀,「我們看不到7到8公分的中生代或3到5公分的新生代海膽,可見從去年到現在,澎湖海膽生殖繁衍的功能已經崩潰,才會導致今年族群數量銳減、沒有新生命形成。」

今年一月中表態劃設「海膽保護區」,澎湖縣府還提供1700多顆海膽苗供放流的烏崁社區理事長黃健忠也無奈的說,「往年剛開放採捕,潮間帶就能撿個兩桶回家,如果開小艇出去還能滿載一疊小山,沒想到今年下去探測那麼多次,就是找不太到海膽。」

這樣的景況看在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謝恆毅眼中卻絲毫「不意外」,他說,漁民竭澤而漁的捕撈,政府規劃採捕期還重疊到海膽生殖期,最後海膽族群勢必會走向滅絕,只是早晚的問題。
[attach]114324627[/attach]
澎湖共生藻協會日前下海進行調查,發現澎湖海域僅存的海膽多為10公分以上的老海膽。(圖片提供/陳盡川)

海膽警訊 專家:改善管制作為、設復育區

過度捕撈不僅衝擊族群數量,更令人擔憂的是危及海膽的族群遺傳結構,謝恆毅說,當物種多元,海膽族群可能會有高、矮、黑、白、抗病力強等個體,現在一下子被人類大屠殺掉,剩一兩個躲在地洞存活下來,可能體型很高大,但抗病力不佳,這些個體進行繁衍就會影響後續遺傳結構,對族群復育很不力。

謝恆毅還說,澎湖海膽的種源來自南中國海跟黑潮支流,透過時間累積這些洋流帶來的物種,有可能慢慢協助澎湖建立海膽族群,但澎湖不能每次都仰賴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卻沒做源頭採捕管理,最後受損最大的還是漁民。

謝恆毅認為,縣府應盡快調整馬糞海膽漁期的限制,改為總量管制或漁區限制,像科博館棘皮動物專家趙世民呼籲的「抓7放3」,捕撈7隻、留3隻做種原的方式,或每個村落自行劃設10%到20%水域為海膽管制區等,這些方法各方專家都極力呼籲,政府應謹慎思考,同時導入誘因進去讓漁民有意凝聚共識,形成由下而上的自治力量,否則水試所做再多人工繁殖放流,放入海中也是全軍覆滅。

陳盡川則認為,縣府應思考今年不要再開放海膽採捕,否則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目前澎湖海域的海膽現況急需人為協助復育,海膽是群聚性繁殖的生物,至少需20到50隻才有可能繁衍,因此政府應盡快選擇一個好的海域,集中圈養剩下的海膽。

復育攸關海域水質

選擇海域進行復育也有著很大學問,一位不願具名的海洋專家提到,海膽需生活在有珊瑚礁和藻床沉積的區域,因此事前做好環境調查很重要,否則隨便選擇一區放流,成功與否也只是碰運氣而已。

謝恆毅更提到,澎湖的生活廢汙水都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海中,尤其澎湖內灣一帶上頭蓋滿民宿和飯店,多年來生活廢汙水持續排放,已嚴重衝擊該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縣府應趁此時海膽傳出的警訊,回過頭思考如何營造更適合海洋生長的環境,盡速完成衛生下水道的建置。

面對澎湖海膽難題,澎湖縣農漁局副局長薛宏營只說,還需要更多資訊了解現況。目前除了請種苗場續做人工海膽繁殖外,也在尋找適當海域做自然復育的示範點,「一切都還在討論,今年很難會真的禁捕,但若資訊明朗化後,縣府有可能調整管制作為,看是採取總量或是區域限制、甚至挪動開放採捕期,都有可能。」
[attach]114324619[/attach]
以往開採季還能找到海膽,今年已沒有機會(圖片提供/黃健忠)
----------------------------------------------------------

澎湖馬糞海膽大屠殺 生殖季開採 面臨生存危機
by [上下游newsmarket]
記者林慧貞on 2015 年 08 月 02 日 in 漁業養殖畜牧

澎湖馬糞海膽因濫捕面臨生態浩劫,澎湖縣政府明天將開會檢討,去年調到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警察蕭再泉,先前曾協助後壁湖成立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成功讓漁業和生態雙贏,近來正和當地環保義工合作,期望引進「後壁湖模式」,在東吉嶼設立示範區,放流海膽種苗、實施總量管制捕撈,讓東吉嶼成為「種源庫」,年年有海膽撈,也帶動其他地區的漁民朝向永續漁業。

開放捕撈,一天就枯竭

每年6月開始是澎湖最大規模的馬糞海膽屠殺日,因為馬糞海膽的生殖腺被老饕視為極品,成為造訪澎湖、小琉球和墾丁必吃美食,但只要和美食扯上關係的動物,下場就是死路一條,澎湖縣政府為了避免過度捕撈,2010年起頒佈禁漁令,只有6月到9月底才開放捕撈,且體型必須大於8公分,讓小海膽有機會長大,今年則提前15天解除禁漁期。

馬糞海膽在前幾年就有資源枯竭現象,今年5月16日開放捕撈第一天,已有漁民反映幾乎抓不到,長期觀察東吉嶼生態的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說,已經不知道要怎麼統計數量了,「因為今年根本一顆都看不到」,潮間帶的馬糞海膽大約3天就被抓完,離岸5公尺處則約10天,只有需要重裝捕撈、漁民不願去的海域,馬糞海膽才能逃過一劫。

馬糞海膽的生殖腺要到交配季節才會逐漸飽滿,通常在4到9月間,長期關注澎湖生態的海洋公民基金會前幾天在臉書發文指出,政府開放採捕的時間似乎是為了迎合消費者,在生殖季開放,讓所有即將參與生殖的個體被集體移除,就像是「澎湖所有的孕婦一夜之間全部被屠殺,當然再也看不到可愛的小孩子。」
[attach]114324622[/attach]
每年6月都可以在澎湖看到許多婦人剖開海膽取出生殖腺(圖片提供:陳盡川)

國家公園警察建議設示範區保護

為了搶救馬糞海膽,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警察小隊長蕭再泉,和民間義工組成的智囊團構思,在屬於國家公園範圍內的東吉嶼,引進「後壁湖模式」,劃設示範區,由國家公園警察管理。

2002年蕭再泉調到墾丁後壁湖,發現農委會委託放流的馬糞海膽,被當地人拿來祭五臟廟,他說服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發展生態旅遊,和民眾合作保育,配合嚴格執法,不僅海膽數量回復到20年前,更讓後壁湖從海底墳場變成潛水天堂。

蕭再泉表示,預計和縣府及國家公園管理處提議,在東吉嶼設示範區放流海膽苗,先全面禁捕,觀察族群數量後,再決定每年的捕撈量,假設一開始放流2000隻,設定捕撈數量,隔年族群量可能變4000,再隔年上萬,如此捕撈量也可調升,對漁民來說更永續。

復育馬糞海膽也能對珊瑚礁帶來正面幫助,牠是海底的清道夫,以藻類為食,可以避免藻類大量孳生,和珊瑚競逐陽光和空間。

後壁湖的示範區就設在國家公園警察管理站附近,嚇阻不法的效果十足,蕭再泉建議澎湖如法炮製,把示範區設在東吉嶼港口後的國家公園管理站附近,「希望東吉嶼成為種源庫、示範,帶動其他地區的漁民,朝向更永續的漁業。」

民間籲總量管制,澎湖縣:還不到時機

許多專家和民眾都呼籲,總量管制是保護海洋的根本。負責擬定示範區計劃的陳盡川說,政府總是宣傳漁民收穫量多少,但其實海裡還有多少才是關鍵,應調查馬糞海膽安全族群量,一旦超過就全面禁止漁撈行動,「我們現在就是敗家子,一直向海洋提款。」

他指出,日本抓海膽時設定嚴格的總量管制,確保海膽族群的安全量,台灣雖有禁漁區,但在這段時間無限制捕撈,「一整年復育成果,一天就毀了。」總量管制配合捕撈證登記、配額限制,才能讓海洋資源永續。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趙世明表示,現在連生殖腺還未成熟的馬糞海膽都被抓起來,應採取「抓7放3」的措施,也就是10隻中只抓7隻,留3隻做種,體型直徑至少要7公分以上。

不過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局長林澤民表示,禁漁是快要絕種時的保護措施,現在澎湖仍有馬糞海膽,「還不到總量管制時機,」且海域遼闊,每個人都可以撿海膽,設總量管制很難管理;他說,明天將召開會議聽取各方意見,檢討馬糞海膽的管制措施。

馬糞海膽因為濫捕撈面臨生存危機,圖為在海中自由生長的馬糞海膽(圖片提供:陳盡川)
------------------------------------------------

自己的海域自己管 烏崁自主護海膽
by [上下游newsmarket]
記者郭琇真on 2016 年 01 月 16 日 in 綠生活.旅遊.國際通信

澎湖馬糞海膽濫捕嚴重,依規定6月才進入開採期,且體型需大於8公分才能捕撈,但不到3天,澎湖沿海的馬糞海膽幾乎橫掃一空,也有不守法漁民大小通抓。位於澎湖群島東南方的烏崁村民日前和縣政府商討,有意將烏崁海域劃設為「海膽保護區」,社區自主動員,自己的海域自己管。

烏崁里民和社區發展協會目前正在商討「地方自主公約」,包含海膽多大可採捕、是否訂定總量管制、組織巡守隊等,一旦凝聚共識,將有機會成為澎湖第一個「海膽保護區」。曾在墾丁後壁湖復育海膽的警察蕭再泉和國立自然科博館研究員趙世民則認為,地方自主動員立意良好,但前頭公權力若沒確實執法,達成警民雙方共同合作,難免難防害群之馬。

(圖片提供/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

6月一開採 3天內海膽就「消失」

澎湖海域盛產的「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海膽的生殖腺被視為極品,處理完善的海膽生殖腺市場售價一公斤高達3000元,經濟價值高。

因馬糞海膽濫捕過於嚴重,2012年澎湖縣政府頒布禁漁令,限定6月到9月才可採捕馬糞海膽,且體長需大於8公分,讓小海膽有機會長大,資源才可永續,不過實施以來,在地居民觀察,沿岸海膽幾乎3天就抓完,揹著氧氣瓶潛水捕撈的更是大有人在。

烏崁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建忠直言,即便政府訂定禁捕期、還規定採捕大小,但一到開採日期,不出3天,大小顆海膽通通被撿走,有些人甚至潛水拿著空氣管下海把海膽「掃」光。

每年6月都可以在澎湖看到許多婦人剖開海膽取出生殖腺(圖片提供:陳盡川)
每年6月都可以在澎湖看到許多婦人剖開海膽取出生殖腺(圖片提供:陳盡川)
澎湖烏崁地方自主 仍待凝聚共識制定公約

此次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辦公室和烏崁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合作,希望能自主訂定社區公約,投入馬糞海膽的復育工作,黃建忠說,「我是希望烏崁可以停下來禁採2年,等到生態復育後再依規範、適度開採,維持海膽可永續繁殖數量,而且烏崁社區沒有特色產業,目前有在討論可以放流硨渠貝、鍾螺等生物,潮間帶生態若豐富起來,也可發展觀光產業。」

黃建忠表示,採海膽的體型大小、是否實施總量管制、採收上來如何監看等都還在尋求里民共識,他反倒不擔心社區居民沒有共識,而是復育期間會有鄰近村落的漁民來偷撈,因此建置社區巡守隊很重要。

烏崁里長許盛儀則說,里民也在思考借鏡澎湖赤崁村保育紫菜的方式,一年限採一次,部分收穫回饋給廟宇和社區,讓社區有辦法永續經營下去。

啟動總量管制 三年就可恢復生態

長年觀察海洋生態的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說,此次地方村里願意自願性發起保護區推動值得讚許,不過規則訂出來沒有落實就很可惜,此外,他認為應該實施「總量管制」,雖然縣府規定海膽長到8公分才能捕撈,但實際監督很難,他表示:

台灣不像日本有專門採收海膽的採捕器,體長不到8公分的海膽,採補器就難以夾住,因此執法容易有模糊空間,若能實施總量管制,一平方公尺水域海膽若不足幾顆,該區域就禁捕,管制力度才會強硬。

2002年曾協助墾丁後壁湖成立「海洋資源保護示範區」的警察蕭再泉,在其任內嚴格執法取締下,後壁湖馬糞海膽的密度曾恢復到20年前的光景,數量高達2萬顆,因此他認為,警方和海巡願不願意強力取締仍是關鍵,就他了解,有些漁民甚至會在開採前就先集中撈上岸,也就是「偷跑」,因此社區有人告發,警方也落實執法,雙方合作動起來的效果才會倍增。

科博館研究員趙世民說,馬糞海膽很特別,牠的壽命只有3年,繁殖力強、適應力好,只要願意給牠成長時間,復育速度很快,但馬糞海膽繁殖下一代需仰賴體外授精,牠們喜歡「集團結婚」,就是聚集在一起釋放精子和卵子來受精,但如果一海域馬糞海膽的密度不夠,就難以繁衍後代,因此克制捕撈很重要。

OLYMPUS DIGITAL CAMERA種苗場培育的馬糞海膽苗。(圖片提供/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

7、8年前,墾丁後壁湖馬糞海膽曾復育成功,不過近年後壁湖又陷入馬糞海膽被掃光的窘境,趙世民說,只要群眾裡有1、2隻害群之馬,不聽勸導、執法沒有魄力,好不容易復育的海域就很容易快速垮掉。

他強調,烏崁居民若有心保育,只要保留一塊操場大小的海域作為「醫院產房」,長年讓該地馬糞海膽進行繁殖,不去捕撈、干擾,也不用刻意增加小海膽,便有源源不絕的海膽可以撈,其實很簡單端看政府、警方、地方居民有沒有決心。

澎縣府:社區自發監督 補足警力不足問題

澎湖縣府日前赴烏崁海域和在地居民一起放流1700多顆、體長約3到4公分的海膽苗,宣誓烏崁將研擬劃設「海膽保育區」,澎湖農漁局長陳高樑表示,政府希望陸續能有越來越多的社區凝聚共識,自發性互相監督,自己管理自己的收穫,保育自身海域,扮演義警、義消角色,也可補足警力執法不足的問題。

陳高樑強調,現在在澎湖餐廳、市場若被抓到體長小於8公分的馬糞海膽,除了繳交罰金外,還得吃上6個月的有期徒刑,法規制定至此還是有人會犯法,因此社區若能協力進來監督,海膽才有永續生長的機會。不過他坦言,烏崁目前仍處於凝聚共識階段,保育海膽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作者: capable94    時間: 2016-6-5 10:42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颺~    時間: 2016-6-24 01:00 AM

環境還是要靠大家一起維持保護的
作者: hchccy    時間: 2016-6-24 04:05 PM

人類的私慾造成物種的滅絕
作者: b0211    時間: 2016-6-25 11:00 AM

看來澎湖縣政府還是要考慮到民意,也就是選票
沒能力去要求!!!
作者: hodazen    時間: 2016-6-25 03:13 PM

濫捕年年發生,吃光沒有就不會濫捕了。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10.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